|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温州概况

温州概况

关键词:温州概况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温州城市在线
  • 电 话:82676987
  • 网 址:http://
  • 感谢 wenzho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509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温州概况

  温州(WENZHOU/YUJEU)
  邮编:325000。行政区划代码:3303。区号:0577。车牌号:浙C。
  地理位置: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浙南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24.3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00美元,财政总收入339.8亿元。
  全市总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799.8万人(2008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温州的瓯语(温州话)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温州,是一座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城市,一座充满魅力与梦幻的城市,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
  温州文化灿烂,史称“东南邹鲁”。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温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树是榕树,市鸟是海鸥 。

气候资源

  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灾害频繁。

  (一)冷热适中、热量丰富
  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最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
  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1800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资源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
  (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季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是低压,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
  温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与温州同纬的世界各国,最冷月温度平均在15℃左右,大多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国的西部高原有长冬而无盛夏。对照同纬,四季更替十分鲜明。

历史沿革

  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 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 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 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 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 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行政区划
  鹿城区。面积294.38平方公里,人口66.41万。区人民政府驻广场路188号。邮政编码:325000。
  龙湾区。面积279.02平方公里,人口31.04万。区政府驻瓯海大道龙祥路。邮政编码:325058。
  瓯海区。面积614.50平方公里,人口39.69万。区人民政府驻娄桥街道。邮政号码:325016。
  瑞安市。面积1271平方公里。人口114.61万。市政府驻安阳人民广场,邮政编码:325200。
  乐清市。面积1174平方公里。人口116.23万。市政府驻乐成镇伯乐东路888号,邮政编码:325600。
  永嘉县。面积2674.1平方千米,人口91.33万人。县城驻地为上塘镇,邮编:325100。
  苍南县。面积126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8.8公里。总人口122.4万。县政府驻灵溪镇县城新区,邮编:325800。
  平阳县。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昆阳镇。邮编:325400。
  泰顺县。面积1761.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县人民政府驻罗阳镇东大街6号。邮编:325500。
  文成县。面积1292.16平方公里,人口36.33万人。
  洞头县。面积892平方公里,人口12.5万人。

语言

  温州是使用多种语言的地区,各种语言之间差别甚大。以市区口音的吴语瓯江片温州话为主,其次有150万居民使用闽南语,主要来自三、四百年前大量的闽南移民,以苍南县为中心分布,被称为浙南闽语。另有甚少人使用吴语太湖片、赣语、闽北语、蛮话、金乡话、畲族话等。
  温州话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属正统的古汉语“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语古音 
  温州话与古闽语、古楚语、古江东语都有密切的联系,对研究汉语语音史和语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自然地理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
  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沿海平原是温州主要产粮区,一年三熟,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柑桔、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60余种,西部山区有大量的林产品资源。温州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355公里,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渔场,海水鱼有带鱼、黄鱼、鳗鱼、鲳鱼、鲈鱼等370多种,还有近百万亩的浅海滩涂,养殖着蛏、蚶、蛎、虾、蟹等海洋生物。
  温州地质原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金属矿有锌、铜、铝等30余种。非金属矿有花岗岩、陶土、叶腊石、明矾石等。明矾石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苍 南矾山镇有"世界矾都"之称。正在勘探开发之中的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东海油田的开发,必将使温州经济腾飞增添新优势。
  风景名胜温州山川秀美,风光绮丽。
  温州山水甲东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雁荡山,号称“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湖美瀑绝的飞云湖——百丈漈3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名列“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的南麂列岛,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7个省级风景区,8个市级风景区。旅游景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
  温州的山脉有洞宫山、括苍山、雁荡山等山脉,层峦叠嶂,青翠欲滴。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由于长期受流水侵蚀,或地震影响 ,山体崩塌形成了无数奇峰、异洞、怪石、陡壁、峡谷、飞瀑。奇特的造型,优美的神韵,深邃的意境,令人不能不慨叹天工造物之美。温州雁荡山是入选国家第一批66个AAAAA级旅游景区。温州河流众多,主要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这些溪流由西向东注入东海。其中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浙江龙泉市的凤阳山,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下游北岸为永嘉、乐清,南岸是温州市区。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荡,彼此消长,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江心屿、七都涂、灵昆岛四个江中沙洲,苑如玉带上的翡翠,给美丽的温州城增添了许多姿色。

历史文化

   温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温州古代称瓯越。还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气候温暖,"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
  据《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
  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
  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温州历代人材辈出,在学术、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时期,学术上形成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在我国学术史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学方面,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诗派;戏曲上首创了"南戏"这种民间戏剧形式。南宋熙祐年间,医学家陈元择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础创立了永嘉医派;两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杰出人才,如黄公望、刘基、孙诒让等等。当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灿烂:夏鼐、夏承焘、苏步青、谷超豪、刘旦宅、孟庆江、林曦明、林剑丹、陈忠康、张素、张如元、马亦钊、汪廷汉、戴宏海……
  温州历代鼎甲:温州自唐宣宗大中十三年至清末废科举(公元859-1905年)的1050年间,共有文科状元7人,进士1416人,其中唐代2人,两宋1228人(北宋81人,南宋1147人)元代12人,明代139人,清代35。历代共有武状元19人,武进士近400人,其中两宋310人(北宋1人,南宋309人),明代3人,清代约70-80人。
  附【温州历代状元、榜眼、探花】
  1、文科状元(7人): 徐奭、王十朋、木待问、赵建大、周坦、徐俨夫、周旋
  2、文科榜眼(9人): 叶适、陈栋、陈求鲁、林公一、陈宜中、邹臻、周仁勇、卓敬、王瓒
  3、文科探花(3人): 陈桷、黄中、孙希旦
  4、武科状元(20人):潘文虎、陈鳌、陈鹗、蔡必胜、黄裦然、林管、薛贽、朱嗣宗、林梦新、朱熠、赵国华、项桂发、章梦飞、侯畐、张宗德、朱应举、蔡起辛、翁[木鄂]、林时中、王名世
  5、武科榜眼(4人): 林景衡、戴应发、林景新、周仁勇(文武榜眼)
  6、武科探花(6人): 林武子、陈元普、孔元圭、叶宗泽、薛应龙、陈龙发
  古文化遗址
  

  首次于1952年在永嘉上塘正门山发现,后在许多地点又陆续发现。
  80年代以来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和专题调查,查明境内二区九县(市)均遗有古文化遗址,计达百余处,主要分布在瓯江、飞云江及其支流两岸,大多依山旁水。
  温州古文化遗址大致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除少数早期石器磨制欠精、器面留有锤击痕迹外,大多数石器磨制精致,已采用打、磨、琢兼施技术;陶器主要有夹炭陶。与河姆渡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以乐清白石遗址为代表。后阶段,石器表面略粗糙,形制较简单,其锛类石器横剖面大多呈三角形、梯形;陶器有泥质陶、彩绘陶和印纹硬陶等。与福建闽侯昙石山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目前这类遗址的发现约占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以瑞安陶山山前山、马屿牛头颈等遗址为代表。
  ①白石遗址 在乐清白石镇白石溪杨柳滩溪床下二三米深处。系冲积形成的遗址。
  ②大坪遗址 在瑞安北龙乡大岙村北龙山北麓。北龙乡在飞云江口外一岛屿上。
  ③下湖墩遗址 在泰顺百丈镇交溪洋村北下湖墩山上,范围约1500平方米,1988年11月发现。
  ④山前山遗址 在瑞安碧山镇街路村,南临飞云江,面积约250×50米,遗物多裸露在地表,以山坪和东南山坡最为丰富。
  ⑤牛头颈遗址 在瑞安马屿荆谷乡山头上村牛头颈山中段,北眺飞云江,1961年发现,范围约6000平方米。遗物多分布在山坡地表。
  ⑥鹤屿山遗址 在瑞安仙降镇下社村,与山前山遗址隔江相对,1971年发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⑦狮子岗遗址 在泰顺司前镇前村,1986年发现,面积约8000平方米。山顶-壕沟断面和东面山坡遗物较丰富。
  ⑧仙堂山遗址 在苍南桥墩镇仙堂村北海拔40余米山坪上,1985年发现,面积约3500 平方米。

温州名片

  中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锁都 中国鞋都 中国制笔之都 中国皮都 中国低压电器之都
  中国教玩具之都 中国合成革之都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中国汽摩配之都 中国塑编之都 中国纽扣之都 中国礼品城中国杨梅之乡 中国特产之乡 中国茶叶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乌牛早之乡 中国拉链之乡 中国席草之乡 中国泵阀之乡
  中国羊栖菜之乡 中国瓯柑之乡 中国马蹄笋之乡 中国四季柚之乡 中国蘑菇之乡 中国紫菜之乡
  中国牡蛎之乡 中国泥蚶之乡 中国文蛤之乡 中国花蚶之乡
  中国印刷城 中国电器城 中国礼品城 中国男装名城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中国胶鞋名城
  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鲨鱼加工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 中国鞋都女鞋基地 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 中国眼镜生产基地
  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 中国钻头产业基地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 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 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中国数学家之乡
  游泳之乡 国际象棋城 武术之乡 中国象棋之乡
  温州的”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
  ▲ 1980年 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 1980年 苍南县金乡镇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改革
  ▲ 1983年 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
  ▲ 1984年 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 1984年 集资兴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温州龙港镇
  ▲ 1986年 全国最早创办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和东风城市信用社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民营企业的地方性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规章《温州市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 1988年 起草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桥墩门啤酒厂章程》
  ▲ 1991年 苍南县农民合股创办以经营专线航班为主的全国首家航运包机公司
  ▲ 1991年 创办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1992年 建设全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金温铁路
  ▲ 2003年 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案
  ▲ 2004年 联合8家民企组建中国第一家无区域限制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
  ▲ 2004年 正泰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第一个获中国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管理奖”
  ▲ 2008年 温州市首个大型艺术论坛——《集雅艺术论坛》正式开通并获得国内书画界的一致好评
  ▲ 2009年 《温州人论坛谈论温州人》正式开通
   下辖县市区简介
  1、鹿城区
  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鹿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南宋时期诗人杨蟠就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诗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画”的美誉。悬于瓯江之中的江心屿,景色秀美,是中国四大孤屿之一。鹿城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如东晋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当代“一代词宗”夏承焘等,相传书圣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遗迹。
  1984年,温州地市合并,建立现在的鹿城区。同年,温州市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鹿城区成为温州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01年下半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市、区两级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鹿城区的区域面积从104平方公里扩大为294平方公里,现全区共辖12个街道、5个乡、4个镇。
  2、瓯海区
  瓯海区北靠瓯江,处于温州市区的东、南、西部,环绕鹿城、龙湾两区。原系温州市郊区,1981年12月析出建置瓯海县。瓯海是浙江省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区西南部。全区总面积467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42%。现辖6个镇,7个街道,总人口38万。
  瓯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温州机场、温州港、温金铁路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紧邻辖区而设,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国道贯穿全境,瓯海大道、梧埏大道等城市干道与老城区交通网络相连。近几年来,瓯海区再造优势,相继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为温州城市的拓展和大都市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当前,全区正在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以加速发展传统优势轻工产业和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眼镜、锁具、服装、鞋革等一批更具特色、更具活力、更具财富的一流国际性轻工制造基地为支撑的“轻工强多”。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成一个以“商、住、游”为重点的“商贸新区”。
  3、龙湾区
  龙湾是浙江省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区域陆地面积279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9.7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永中街道,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龙湾历史悠久,古属瓯越、东瓯。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居住,过着渔猎和原始的农业生活。春秋战国时期,龙湾成为越国辖地。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北方处于战乱之中,这一带却比较平静安定。唐宋以来,龙湾作为温州城的东部城郊,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其中中国不锈钢城在龙湾永中基地。
  4、乐清
  全市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这里气候温和,水土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素有“旅游胜地”、“鱼米之乡”之称,在温州、台州、宁波、舟山沿海走廊中,乐清历来是主要的经贸集散地。
  乐清是民营经济“温州模式”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庭作坊、个体工业已在乐清市兴起。80年代出现了股份合作企业,现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并已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给乐清工业经济发展开创了“黄金时代”。
  全市现已建成工业小区25个,标准厂房310万平方米,有近1500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分布在104国道乐清段两侧,构成长达50多公里的“工业走廊”,集团公司51家,其中38家为全国无区域集团,6家企业跨入了全国知名乡镇企业行列,形成了以低压电器、电子、机械、仪表、服装、皮革、船舶修造、工艺美术等为主导行业的工业体系。乐清柳市素有”中国电器之都“之称。
  乐清已形成一个城镇群,以市政府所在地乐成镇为中心,全市分布着16个经省政府批准的对外开放重点卫星镇,这些卫星镇分布合理,建设颇具规模,其中柳市、乐成、虹桥、北白象四地人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温州“十强”、浙江“百强”行列。
  被称为乐清海上门户的黄华七里港区,是我国20个重点港口之一。海岸线长142公里,可建造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主航道150多年来恒稳不变,是宁波至厦门一线唯一而适中的深水港区。现已建成七里港一期工程,港口年吞吐能力达401万吨,七里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将成为建设中的温州大港核心。
  5、瑞安
  瑞安是温州大都市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瑞安陆域面积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60平方公里,总人口114.61万。
  瑞安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瑞安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发展市场经济,尝试股份经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兴办农村家庭工厂,千方百计把产品推向市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以上经济特色概括为“小商品、大市场”。八十年代中期,瑞安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小商品市场, 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积累了早期经验。现已形成汽摩配件、机械电子、塑料制品、鞋类、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六大支柱产业,大批名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种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50%以上份额,是中国汽摩配之都、塑料薄膜产业基地、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全国闻名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形成了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行业规模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
  这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自古市井繁华,商贸发达。“人杰地灵,天瑞地安”。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过瑞安飞云江时曾咏叹道::“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 郭沫若曾题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民间自古就有“瑞安出才子”的美誉。南宋理学家陈傅良注重“经世致用”,开永嘉学派之先声;叶适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元明之际,戏曲家高则诚撰《琵琶记》,称为“南戏之祖”(或“词曲之祖”)。清末,瑞安相继涌现出“三孙五黄”、“东瓯三杰”等知识分子群体。特别是孙诒让,精研经学和甲骨文,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甲骨文字学开山鼻祖。近代名人辈出,史学家周予同、鱼类学家伍献文、书法家邹梦禅、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等等。
  瑞安是浙江著名侨乡,有10万多瑞安人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归侨侨眷有12万多人。在法国、意大利的华侨,每5人中就有1人是瑞安人。在旅外华侨中,担任侨团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以上的有200多人。同时,有20多万瑞安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厂,其中眼镜业最突出,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繁华路段,凡是有眼镜店的,大半是瑞安马屿人在经营。瑞安商人协调能力强,在全国成立的147个异地温州商会中,瑞安籍商会会长有30多位,副会长500多名。中国新闻界称:“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瑞安人,没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瑞安人去创造市场”。
  瑞安市境群山起伏,溪涧纵横,且有飞云大江襟带城廓,隆山古塔雄视八方,自然景观颇具壮美清幽的特色。风景旅游区占国土面积20.8%,属旅游资源大市,拥有寨寮溪等七大风景胜区。省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玉海楼和观音寺石塔列入全国、省级文保单位。
  6、永嘉
  永嘉县隶属于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总面积2674.1平方千米。2007年末总人口91.33万人。“永嘉”作为县名始自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
  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和灿烂文化。从唐朝至清朝,永嘉一共有过604位进士。两宋时期,曾经出现辉煌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2001,我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永嘉昆剧作为昆曲中的重要代表,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楠溪江名人履迹、诗文著述丰富。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颜延之、谢灵运等曾为永嘉郡守。南朝陶弘景、唐朝张子容、孟浩然,宋朝陆游、叶适、徐照,明朝王叔果、潘舜臣,清朝朱彝尊、金简庵、朱步墀等也都曾游历过楠溪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任永嘉郡守期间,遍游永嘉山水,吟咏不辍,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山水诗,遂使楠溪江成为山水诗的摇蓝,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找诗魂的胜地。由于楠溪江特殊魅力,先后被中国作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命名为“全国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
  楠溪江流域是革命老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中心策源地和浙南革命活动的中心。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已成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是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结合,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无限默契,它犹如一件巨大的艺术瑰宝,天生丽质,至真至美,令中外无数游客喜爱和迷恋。
  7、平阳
  平阳是一个有1700多年历史的老县,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发县之一,素以物华天宝,文风鼎盛而著称。1949年以前,平阳县为浙江省第二大县,人口占温州地区三分之一,面积达5700平方千米。 1981年6月18日,原平阳县分为现今的苍南县和平阳县。
  平阳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三个省市级旅游区。
  平阳旅游又一亮点是“红色旅游”。 平阳县是老革命根据地,山门、凤卧一带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现存革命遗迹众多,形成了以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为主的革命圣迹景观群。今年2月6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正式发文,将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今后2-3年,平阳县计划投入红色旅游资金1.1亿元,打造一批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精品项目。首游日推出的首游线路共有两条:山门至凤卧的线路;山门至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的线路。当前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平阳这块革命圣地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八方来客。
  8、苍南县: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1981年6月从平阳析出独立建县,因地处玉苍山之南,取县名为苍南。总人口122.4万。
  苍南县是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也是浙江省的海洋大县。
  苍南平原占三分之一,山区、半山区占三分之二。其中平原地区河道密布,古树、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苍南是农林牧渔的综合产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名特优稀产品有四季柚、荔枝、甜橙、梭子蟹、对虾、石斑鱼等,许多产品远销海外。“世界矾都”矾山明矾储藏量占全世界的60%。
  苍南县旅游条件优越,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滨海—玉苍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210.5平方公里,由渔寮、炎亭、玉龙湖、玉苍山、莒溪等五个景区和碇步、蒲壮所城两个独立景点组成,其中渔寮、炎亭、玉苍山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另有石聚堂、鲸头、燕窠硐三个县级风景区,构成以灵溪镇和龙港镇为依托的风景旅游体系,可开展山水游、人文游和商务游。
  9、洞头县:
  洞头位于浙南沿海、瓯江口外东南方向,是全国14个海岛县(区)之一,由103个岛屿和259个礁组成,被誉为“百岛之县”、“东海明珠”。全县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100.3平方公里,现辖3个镇、3个乡,总人口12.45万。
  2002年,洞头完成“五岛相连”。2006年,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灵(昆)霓(屿)海堤建成正式通车,海岛变半岛,洞头区位优势更加明显。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2亿元,同比增长1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112元(折合2776美元),增长16.5%。
  洞头渔业资源丰富。洞头渔场是浙江第二大渔场,常年洄游的鱼、虾、蟹类达300多种,拥有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浙江省紫菜、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是“中国羊栖菜之乡”。
  洞头自然风光优美。洞头具有“石奇、滩佳、礁美、洞幽”的特色,共有7大景区400多个景点,是全省唯一以县域命名的风景旅游名胜区,与雁荡山、楠溪江相得益彰,构成了温州“山—江—海”旅游金三角。此外,洞头曾因电影《海霞》和“先锋女子民兵连”扬名华夏,海霞军事主题公园是全国第一座海防军事主题公园。
  10、文成县:
  文成位于温州西南部,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字伯温)的谥号为县名。县域面积1292平方公里,人口37万。
  这是一处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24%,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35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年平均气温15.2℃,舒适期长,地面水环境符合国家一类标准,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号称“天下第一氧吧”。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奇山异水犹如颗颗明珠,熠熠生辉。百丈漈瀑布,高207米,称“天下第一瀑”;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壶穴奇观”,为“华夏一绝”;饱经沧桑的国家文保单位刘基庙(墓)、古老浪漫的红枫古道驰名遐迩 。
  这是一方人杰地灵的天下福地。先贤刘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誉为“五百年名世,三不朽伟人”。刘基文化,名扬世界;新闻泰斗赵超构,当代文豪,纵横文坛。这里的崇山峻岭,曾留下过刘英、粟裕和红军挺进师浴血奋战的足迹;这里独特的畲族风情、民间艺术及乡土史迹竞放异彩,令人陶醉。这里还是著名的侨乡,10万华侨旅居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
  11、泰顺县:
  

  泰顺位于浙江最南端,与福建交界。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全县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人口35万。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县名寓“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意。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境内群峦起伏,涧谷纵横,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其中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浙南第一高峰;大小溪流百余条,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达40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余种,其中龟湖叶蜡石矿被称为“世界蜡都”。
  泰顺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

温州交通

  温州高速公路有通往丽水,金华的金丽温高速公路。
   通往宁波,台州,绍兴方向的甬台温高速公路主线与台州境内的上三高速
  甬台温高速苍南至浙闽主线收费站段,小客车限速由80公里/小时提到100公里/小时。
  另外再建中即将完工的诸永高速公路,温州绕城高速公路也将让出行更加方便。
  机场有永强机场可以通往全国许多城市,并开通了香港的定期航班。
  新开通的瓯海大道龙湾段:
  它是横贯城区东西走向最主要的快速交通之路;它是串联鹿城、龙湾、瓯海三大城市中心区域及机场、铁路的门户之路,并将成为温州最重要的迎宾大道之一;它也是穿越三垟湿地,充分展现温州山水特色的景观之路。
  [1]温州港是全国最大的沿海集装箱码头之一
  铁路有全国第一条全民捐款,自主修建自主管理的金温铁路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也已于2009年9月底开通动车组,温州成为铁路枢纽城市
  2009年5月16 日凌晨1时38分,在位于乐清市雁荡镇破陡门村的雁荡山特大桥段右线甬台温铁路施工现场,随着工人师傅在此铺下最后一根枕木,甬台温铁路全线铺通。至此,甬台温铁路通过位于瓯海潘桥的温州新客站与温福铁路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改写了温州作为铁路尽头站的历史,更改变了温州市县(市)际不通铁路的历史。
  甬台温铁路是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是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甬台温铁路全长282.4公里,其中温州段为瓯海潘桥至乐清乌岩山隧道,长95公里,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预留时速250公里的提速条件)。
  甬台温铁路与此前铺通的温福铁路在温州新客站“握手”后,温州境内有高速铁路共164.2公里,沿线设8个火车站,除洞头、泰顺和文成外,温州各县(市)都有铁路经过。开通动车组后,以时速250公里计算,若沿途不停靠,从温州至宁波只需1小时24分钟,温州到杭州只需两小时。
  根据铁道部安排,这两条铁路于今年6月15日开始调试,温福铁路7月1日通货车,甬台温铁路8月1日通货车。两条铁路于9月28日开通动车组客运。这两条铁路都是我省首批以客运为主、客货兼顾的快速铁路干线。伴随着甬台温铁路和温福铁路这两条全新高速铁路的通车,温州将有金温、温福、甬台温3条铁路汇集,并形成“T型”铁路网络。铁路通车后,温州成为浙南交通中心。

温州话

     温州话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温州市住民所讲的一种南部吴语,在发音和用词、语法等方面和都与汉语普通话有较大差别。但温州话的变化也很多,甚至各个县市之间的发音也有较大差异,包括瑞安话,乐清话等。
  通常所说的温州话指的是市区人口,瑞安,乐清等使用瓯语地区的话,其中永嘉的语言最古老,永嘉在古代可以说是温州的中心。温州话几乎每十里口音就不同。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温州话的复杂性,一直被认为是全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
  温州话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属正统的古汉语“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语古音,很接近华夏祖先的语言。普通话受北方古游牧民族的影响,北部吴语受雅音官话的影响,而南部吴语则由于地理原因,成为古吴语的继承者。
  温州话与古闽语、古楚语、古江东语都有密切的联系,对研究汉语语音史和语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留传的南戏作品都含有不少温州话。由于南戏对元曲及元明小说的影响深远,学者们在注释考证这些作品时都需要大量引用温州话。

温州教育概况

  温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34所,在校生153.7万人,教职工10.5万人,教育人口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其中,普通高校6所,在校生6.4万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生4.6万人,远程高教站点39个,在册生1.6万人。职业学校97所,在校生9.6万人。普通高中139所,在校生15.4万人;初中342所,在校生33.1万人;小学929所,在校生57.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2所,在校生0.2万人;幼儿园1508所,在园幼儿25.1万人。
  由于地理、历史、人口等原因,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作为人均投资最少的城市之一,教育事业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借助民间资金丰裕和市场机制灵活的区域经济优势,率先进行教育投资和办学体制改革, 走出了一条政府为主、全社会办教育的发展路子,用占全省11%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撑着占全省20%人口的教育,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从1989年普及初等教育到1997年普及义务教育,从2002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04年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温州教育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了教育事业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

温州名人

  (部分)
  孙诒让
  瑞安人,清末国学大师,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
  刘基
  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张璁
  龙湾人,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
  黄公望
  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
  夏承焘
  词学家,(1900-1986),字瞿禅,号瞿髯,温州城区人。早年在温州省立十师毕业,先后在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校任教职60多年。毕生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学,并取得卓越成就,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内外。有《唐宋词人年谱》等专著。
  苏步青
  (1902-2003)平阳人。数学家、教育家。1935年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中国数学学报》主编。创办《数学年刊》。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创立微分几何学派。发理"苏锥面"和"苏链"。获国家级嘉奖多种。曾任复旦大学校长。
  杨忠道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数学所所长12年(1992年到2004年),苏步青学生。
  夏鼐
  中科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1910-1985),字作铭,生于温州城区。早年留学英国。获埃及考古博士学位。一生从事考古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对新中国考古学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英、德、美、意等国最高学术机构分别授予院士称号。
  刘英
  革命烈士,生前为浙闽省委书记及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
  项乔
  项乔号东瓯(瓯东),明朝嘉靖年间(即1529年2月)在由张璁、霍韬主持嘉靖已丑会试中名列第二。后任广东参政,著《瓯东录》集温州文史掌故。
  王季思
  戏曲家、教育家 (1906—1996),名起,瓯海人。东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浙江、广东任教职达70年。生前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文系和戏曲研究所主任、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等职。出版有《西厢记校注》等专著30余种。
  戴家祥
  文字学家(1906—1998),字幼和,瑞安人。曾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治经学和古文字学。在金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所主编的《金文大字典》为我国当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生前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姜立夫
  数学家、教育家(1890—1978)苍南人。早年留学美国,获数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南开大学创办数学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国前夕,弃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后回大陆,任广州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是我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有《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初步》等译著。
  洪氏闾
  寄生虫病学家(1894—1955),乐清人。早年留学德国,专攻寄生虫病学,获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带医学院校任教职和从事研究工作,对寄生虫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贡献,其所创的“洪氏钩虫测量法”至今世界通用。生前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兼浙江医学院院长,有《病理学总论》等专著。
  张肇骞
  中科院学部委员、植物学家(1900—1972),瓯海人。东南大学毕业,留学英国,回国后,长期在北京、浙江、江西、广西、广东等地高校任教,或从事科研工作。生前为广州华南植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代所长。悉心于植物分类和区系研究,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和开发亚热带植物资源作出贡献。出版有《中国植物志》等专著多种,翻译论文20多篇。
  张淑仪
  中科院院士 声学家1935年出生于温州城区,女。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声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其“光声热波成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有《叉指换能器激发表面声波的生长特性》等论著。
  潘怀素
  (1894-1978),乐律研究专家,永嘉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当过记者、大学教授。酷爱音乐,从文学翻译工作转向研究隋唐燕乐和民间乐律,其研究成果"二十三不等分纯正律",开乐律研究新路。
  方介堪
  金石家(1901-1987)又名岩,泰顺人。曾在上海美专任教职。以刻玉印驰名沪上,先后治印二万余方,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郑曼青
  书画家(1902-1975)名岳,自号曼髯,别号玉井山人,温州市区人。擅诗、书、画、医、拳,人称"五绝老人",长期在大陆和台湾高等文化艺术院校任教职。书画作品多次在台湾、东南亚及美、法等国展出,有"画圣"、"东方水墨画大师"之称。
  赵超构
  现代新闻界泰斗(1910-1992),笔名林放,文成人。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历任《新民晚报》主编、社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建国前后曾受到毛泽东主席七次接见。生前出版有《延安一月》等著作多种。
  叶芳
  永嘉沙头(1911-1986)革命家,1930年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大队长,1949年率部起义,温州和平解放。
  南杯瑾
  学者1918年出生于乐清。长期从事儒、释、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19年去台,曾任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学院院长兼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出版有《禅与道概论》等几十种专著。
  谷超豪
  (1926-)温州人。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苏联莫斯科大学博士。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三、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专长数学,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三个领域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有学术论文110余篇,专著《经典规范场理论》,《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和《孤立子理论和应用》(合著)等。
  陈建义
  (1968年—)浙江永嘉人,温州书画艺术推广传播活动家。自2005年起义务为部分温州当代书画家在诸媒体上予以推广传播活动,并得到圈内的一致好评。
  高铭暄
  刑法学家1928年出生于平阳,祖籍玉环。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总干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们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出版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等著作。
  陈光中
  法学家1930年出生于温州。北京大学毕业。历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出版有《中国法律教程》等10余本专著。
  戴金星
  中科院院士 石油气专家1935年出生于瑞安。毕业。长期从事煤生气领域研究,获国家"十五"科技工作突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为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天然气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出版有《天然气地质学》等专著8种,论文100余篇。
  施立明
  中科院院士 细胞遗传学家(1939-1996),乐清人。复旦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动物细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国资源特色的野生动物细胞库,对麂属动物核型进化和麂属一新种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重视。所著《以细胞遗传学方法评定辐射防护药的新程序》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生前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赵尔春
  (1941-1964)爱民模范,温州水警区五好战士,国防部授予"爱民模范"称号,命其生前所在班为"赵尔春班"。
  吴启迪
  同济大学校长1947年出生于永嘉,留学瑞士,获博士学位。1980年,其制订的计算机字形国家标准,获电子工业部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1998年荣誉感获"全国十大女杰称号",曾任同济大学校长。
  陈虬
  晚清思想家、医学家(1851-1903),字志三,号蛰庐,祖籍乐清,出生于瑞安,晚年居永嘉城区。光绪十五年举人。在国内首倡创办利济医院和学堂,出版《利济学堂报》,为中医革新开创道路。同时鼓吹变法维新。著述宏富,惜多散佚,后人辑有《陈虬集》传世。
  陈黻宸
  近代 教育家、学者(1859-1917),字介石,瑞安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主编《新世界学报》。一生绝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永嘉罗山书院、杭州养正书塾、京师大学堂、两广方言学堂、北京大学等处执教,著名学者马叙伦、许德珩、冯友兰等均出自其门下。有《陈黻宸集》传世。
  宋恕
  近代思想家(1862-1910),字平子,平阳人。曾任山东编译局代理总办。早年与章太炎共编《经世报》,立志"为世界苦人立言。其《六斋卑议》,对戊戌变法起推波助澜作用。时与章太炎并称"浙江两奇才"。有《宋恕集》传世。
  朱子常
  温州黄杨木雕宗师(1874-1943)名阿伦,温州城区人。其作品《济颠和尚》和《捉迷藏》先后参加近代国内外大型展览会,分别获南洋劝业会优胜奖和巴拿马赛会二等奖,首次为温州黄杨木雕在世界上赢得声誉。
  玄觉
  唐代高僧(665-713),俗姓戴,字明道,永嘉人。四岁出家,初于永嘉龙兴寺为僧,后于南国曹溪宝林寺谒见禅宗六祖慧能,留一宿,即悟"无生"之理,史称"一宿觉"。所倡天台、禅宗融洽之说,为禅宗五大宗派之一。有《永嘉集》、《证道歌》传世。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乐清县人。7岁就塾,天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得中状元.。
  叶适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瑞安人。淳熙五年进士第二名,官至兵部侍郎。力主抗金,后被参劾夺职,归居永嘉城郊水心村,专事著述授徒。在哲学、史学、文学及政论方面,均有贡献,为永嘉事功学派之集大成者。有《水心文集》等传世。
  王振鹏
  元,画家(约1278-1348),字朋韵,号孤云居一,温州人。因囤艺出众,受元仁宗奖,官至漕运子户,长期在宫延作画,有机会接触御藏历代名画,以界画见入,兼工人物,曾奉诏作十妃岫,又画《大明宫图》以献,称神品。传世作品还有《金明池龙秀图》等。
  谢庭循
  明 画家(1377-1452)名德环,号乐静,永嘉人。擅长山水画,入宫廷画院后,深得赞赏,获御赐"笔精入神"图章一方,开为锦衣卫指挥俭事,有《水光山色图》等名作传世,现藏日本:诗作《梦吟堂集》已佚。
  任道逊
  明 书画家(1422-1503)字克诚,晚号八一道人,瑞安人。12岁即以神童荐,入宫庭作书画供奉,官至太常寺卿。擅画梅花和山水,时人评其画世在宋代大画家郭熙之上。书法隽秀酒逸,别树一帜。
  赵士桢
  明朝,火器研制家(1552-1611),乐清人。官至中书舍人。以毕生精力研制火器,发明掣电铳、迅雷铳、火箭溜。其火箭溜在我国火箭发展史上,有创之功。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
  谢侠逊
  (1887--1987)--百岁棋王,生于平阳凤巢乡洞桥头村谢宅,名宣,字侠逊,6岁从父学棋,13岁崭露头角,30岁在上海举行的象棋大赛上夺冠,被誉为“棋王”。谢侠逊热爱祖国,他致力于培养棋坛新人,倡导群众性象棋运动。谢侠逊一生著作甚丰,至96岁高龄时还编著了《象棋指要》一书,为中国象棋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87年12月22日逝世。
  金溟若
  作家、翻译家、编辑,鲁迅学生。
  邱清泉
  (1902年1月27日~1949年1月10日) 国民党陆军上将, 浙江永嘉蒲州(今属龙湾区)人.

温州习俗

  (部分)
  [拦街福]
  汉族祭祀旧俗。流行于浙江温州等地。
  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别处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拦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寿桃最为精奇、米制寿桃高齐屋檐,阔跨街面。上置《西游记》、《水浒》、《三国》各米塑人物数达几百个,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状如亭系由数十万颗彩珠扎成、囤上构织戏曲人物、龙凤和各种图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1952年温州城乡物资交流会时,曾举行类此文娱活动,为时三天不称“拦街福”。
  现代的拦街福中心包括:龙头船,龙灯,十二月令绸塑,彩塑宝塔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家具、食物米塑。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各有不同的店铺一字排开,出售包括地方特色小吃、全国各地小吃、零食,出售工艺品以及向人们展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浙江乐清细纹刻纸、黄杨木雕、浙江洞头贝雕等等。种类丰富,样式繁多。
  [二月二芥莱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则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七夕吃巧]
  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废。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系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八角珠灯]
  永嘉珠岸有一大型八角珠灯,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制,高3.5米,周长10米,系五颜六色的彩珠串成。分三层,每层悬八盏莲花灯,四面八方串有各式各样图案,灯脚绣有十二生肖,灯上还有三副楹联。从前,每逢元宵灯节、拦街福或艺术品展览,悬挂这盏珠灯,观众如潮。
  [三旦树]
  文成山区,农家在孩子出生第三日,都请亲邻好友同吃“三旦酒”,喜植“三旦树”。植树须在春季进行,若“三旦’与植树时令不合,可先吃喜酒,季节到时再植。以植树作为新生婴儿的洗礼,育木荫人,树大人长;富有象征意义。
  [三朝]
  结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称“三日儿”。旧时,洗生婆要在“三朝”为婴儿洗浴、更衣和检视脐带痕。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摆酒请洗生婆和女客。
  [义龙]
  旧时为防火灾,城镇各庙都有消防组织,俗称义龙或水龙队,各备有水龙枪、水龙桶、水泵、水船、头盔和长扎等消防工具,有明确分工。一闻火警,便以密锣告急,快速出动。如半路中火已熄灭,亦须到达起火地点,不能中途折回。
  [五月忌]
  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588 传真:商务合作QQ45177403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 邮编:102209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